近日,本港出現多宗小朋友感染肺炎鏈球菌引致的重症個案,兒科專科醫生陳欣永醫生將會解釋肺炎球菌的症狀、後遺症、治療方法等。肺炎球菌亦稱為「肺炎鏈球菌」,是一種細菌,常見於健康人士的鼻及咽喉內,為其中一個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疾病,可引致不同的疾病。不到 10% 的成年人是肺炎鏈球菌的帶菌者,但兒童的帶菌比例則明顯較高,約有 27–64% 的兒童在鼻咽部帶有這種細菌。
當肺炎球菌進入肺部後,會引起肺泡發炎,導致肺部出現炎症,這就是我們所稱的「肺炎」。除了能引發肺炎外,肺炎球菌也常見於「中耳炎」,因其攻擊耳部而引起。肺炎球菌細菌亦可引致「侵入性肺炎球菌病」。當細菌侵入腦部時,可能導致嚴重的腦膜炎;而進入血液則可引起敗血症,對健康和生命構成威脅。在臨床診斷中,醫生通常會為病人進行肺部X光檢查,並可抽取痰液、血液和尿液等進行化驗,以判斷是否存在肺炎球菌感染,從而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
肺炎球菌全年皆有可能發生,主要是通過患者的咳嗽和打噴嚏所產生的飛沫,或是與患者的親密接觸在人與人之間傳播。此外,觸摸被這種細菌污染的物品也可能導致傳播。小朋友可能因接觸受污染的物品後揉眼而感染。由於肺炎球菌和流感初期感染症狀有些相似,通常會出現高燒、咳嗽、鼻水、痰等症狀,因此許多人常常會混淆兩者。但是,侵入性肺炎球菌病可令病人情況在短短數天內急劇轉差,引致比較嚴重的疾病。曾經有一位4歲的小朋友就診時,肺炎球菌已進入肺部引起肺炎。第二天再進行肺部X光檢查時,發現感染範圍已顯著擴大,隨之而來的是肺積水的情況,需要即時入院處理。侵入性肺炎球菌病往往來勢洶洶,令人措手不及,容易引發嚴重後果,所以打疫苗預防此細菌非常重要,尤其是小朋友。
發病徵狀包括上文提到高燒、咳嗽、鼻水、痰等,亦可能會出現胸口痛、頭痛、呼吸困難等症狀。高危群體包括5歲以下的幼童、老年人以及長期病患者,如糖尿病患者和一些植入人工耳蝸的人士,因為肺炎球菌感染容易引起中耳炎。
年幼兒童(5 歲以下)特別容易受到肺炎鏈球菌感染,因為他們經常與其他兒童密切接觸,尤其是在學校、日間托兒中心、遊樂場等場所。此外,他們的免疫系統尚未完全發育,增加了感染風險。
肺炎球菌肺炎可導致嚴重併發症,例如肺膿腫、心包炎,呼吸衰竭及敗血症等等。另外,因兒童的免疫系統發育並未完全成熟,不幸感染肺炎鏈球菌,有機會因炎症而影響肺部結構,進而降低肺功能,有機會增加日後患上哮喘的機會。亦有一個嚴重個案是懷疑侵入性肺炎球菌病導致腦膜炎,當時一名5歲的小朋友需要進行脊髓液測試以確認病情。正常情況下,脊髓液應該是清澈的,但當時檢查時發現液體已變成含膿的液體,因而立即轉送至深切治療部。這是一個相對嚴重的個案,後來小朋友也成功康復,這可算是不幸中的大幸。然已,一旦患上腦膜炎,其後遺症可能非常嚴重,因為小朋友的腦部仍在發育中,患病可能對腦部造成永久性損傷,影響神經和智商,還可能導致腦癇情況出現。
截至今年4月,衛生署已錄得82宗侵入性肺炎球菌個案,其中16宗感染者為18歲以下的兒童。近期香港亦出現一宗較嚴重的侵入性肺炎球菌疾病個案,一名女童因肺炎鏈球菌引起敗血症,需在兒童醫院接受治療,期間使用「人工肺」來維持生命,且一側肺部已完全失去功能。醫生表示,若情況未見改善,女童可能因呼吸衰竭而面臨生命危險。
根據香港衛生署數據,肺炎是第二大死亡原因 ,於2023年平均每日導致31人死亡 ,也是香港最常見的住院原因之一。 特別在兒童人口中,肺炎於2019年導致740,180名兒童死亡,佔全球5歲以下兒童死亡個案的14%,而肺炎球菌更是兒童細菌性肺炎的最常見致病源。
不同的「型號」都能引發感染性肺炎球菌病。感染侵入性肺炎球菌的途徑除了有血清3型以外,還觀察到越來越多之前疫苗未覆蓋的「型號」的個案亦有上升趨勢,例如8型和15B型。如果家長計劃幫小朋友和長者接種疫苗,可考慮選擇能提供更較多血清型保護的肺炎球菌疫苗,提升防禦疾病的能力。
長者需要接種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因為他們的風險最高,遠高於其他年齡層。如果他們能妥善保護自己,便可獲得群體免疫,進而保護其他高風險組。特別是需要照顧小孩子的長者,這一點尤為重要。
可以,流感疫苗可與肺炎球菌疫苗在同一次到診時接種。2024/25年度政府資助疫苗計劃建議接種「左流右肺」疫苗,「左流右肺」是指流感疫苗注射在左手臂,肺炎球菌疫苗注射在右手臂。
目前有兩大類肺炎球菌疫苗,15和20價屬於「結合型疫苗」,23價則屬於「多醣體疫苗」。這些疫苗均可增強身體對肺炎球菌的免疫力,幫助抵抗肺炎球菌。雖然23價疫苗的價格在三者中最高,且可覆蓋最多的肺炎鏈球菌血清型,但作為「多醣體疫苗」,其引起的免疫反應較為短暫,通常需要每兩年重新接種一次。相比之下,15價和20價的「結合型疫苗」採用較先進的疫苗技術,能有效刺激免疫系統產生抗體,並具備長效的免疫記憶。簡單來說,這類疫苗的保護力較持久,暫時只需一生接種一次。現時市面上有兩種疫苗適合6週齡嬰幼兒或以上人士,分別為15價疫苗及20價疫苗。
現時北上消費氣氛熱熾,如希望更好保護小童、長者、長期病患和經常出外旅遊或公幹的人士,更多血清型保護的疫苗能得到更安心,更高的保護覆蓋度。
接種疫苗後,常見的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在短時間內出現輕微腫脹和疼痛,這些情況通常會在兩天內自然消退。此外,接種後也有可能出現發燒,但出現嚴重情況的機會不大,因為疫苗的安全性較高。然而,如果接種疫苗後出現任何不良反應,請立即尋求醫協助。
對疫苗有嚴重過敏反應以及/或正處於重病的人士因此接種前,因此建議諮詢醫生以獲取專業意見。
最有效的預防方法便是接種肺炎球菌疫苗,因為預防勝於治療。除此以外,時刻保持個人環境衛生,如洗手或使用消毒搓手液,有需要在公共場合時戴口罩以保護自己,還有飲食均衡以及定期運動等提升自身免疫能力。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