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的顏色會隨著哺乳的時間有所不同,剛開始母乳的顏色較淡、稀稀水水都是正常的,隨著哺乳的次數變多,顏色會轉為濃稠,但不影響母乳的營養成份,了解乳汁分泌的各個階段,並補充所需的營養素,就能為寶寶提供足夠的營養素。
母乳成份造成濃淡的不同
母乳是嬰兒最天然的食物,母乳中含有蛋白質、脂肪、免疫球蛋白......等元素,可以幫助嬰兒成長,豐富的營養不但讓嬰兒容易吸收,而且不易過敏。按照媽媽乳汁的營養成份可以分成三個階段:產後5天內為「初乳」,5-10天的乳汁為「過渡乳」;10-14天後分泌的乳汁則為「成熟乳」。而成熟乳又可依照吸吮時的先後,分為前奶及後奶,顏色及質地也有所不同。不過,只要嬰兒吸吮母乳達10-15分鐘,就可以喝到充足的營養。
▲產後母乳從剛開始的初乳,會逐漸轉換成成熟乳。
母乳顏色、質地不同,營養成分也略有差,以下為詳細介紹:
1/初乳
嬰兒剛出生,媽媽所分泌的母乳稱為「初乳」,通常為金黃色、橙色,量不多、濃度高,所以較為黏稠,初乳中含有抗體、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可以在寶寶的腸道形成保護膜,避免細菌感染。
2/前奶
產後10-14天後,母乳已經進階成成熟乳階段,開始哺乳時,媽媽的乳房飽脹,此時嬰兒吸進的奶水即為前奶。
前奶是哺乳時最先產生的奶,由於脂肪的成份較少,水份的含量較多,所以外觀看起來較稀、漸淡,通常為較淡的白色,可以補充嬰兒的水份;有時也會因為礦物質較多,顏色呈現灰白色,等到嬰兒吸吮一段時間後,就會再變成白色。前奶的營養價值很高,含有蛋白質、乳糖、維他命及免疫球蛋白,可以增加嬰兒的抵抗力。
3/ 後奶
在成熟乳階段的哺乳過程中,當寶寶吸吮一陣子後,媽媽的乳房從飽脹到呈現軟塌狀時,此時的乳汁即屬於後奶。
後奶的顏色比前奶更白,含有較多的脂肪,脂肪濃度為5.6%~18.3%,可以讓寶寶有飽足感。如果把後奶冰到冰箱,可以看到母乳分為兩層,上面白白的、較為黏稠為脂肪;下面稀稀水水的為水分,代表母乳可以提供寶寶所需要的水及營養。
母乳的顏色也會隨著媽媽的身體而變化,出現粉紅色、綠色、藍色,只要不是黑色的母乳,顏色不會影響母乳的營養價值。
怎麼增加母乳的營養?
母乳是嬰兒六個月前最恰當的主食,其中所含的蛋白質、醣類、脂肪及免疫蛋白,可促進寶寶的發育。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至少哺育純母乳六個月;六個月之後再讓寶寶吃副食品,就可以補充成長所需要的營養。哺乳期間,媽媽要注意飲食的均衡,並補充特定的營養素:
▲哺乳媽媽應均衡飲食,才能提供充沛的母乳給寶寶。
1. 鈣跟維他命D
為了維持母乳中鈣質的穩定度,避免因為哺乳而造成媽媽的鈣質流失,引起骨質疏鬆、腰痠背痛的後遺症。媽媽可以多吃含有鈣質跟維他命D的食物,維他命D可以幫助鈣質的吸收,比如:牛奶、小魚乾、芝士、魚類、牛肉、雞蛋、豆類、黑芝麻、紫菜......等食物。也可以每天曬太陽15分鐘,促進鈣質的吸收。
2. 鐵質
嬰兒六個月前的鐵質,從母乳中獲得,媽媽可以吃黑芝麻、黑豆、紅豆、紅莧菜、蠔......等食物來補充鐵質。攝取鐵質的食物時要注意,需要跟鈣質的食物分開吃,避免彼此抵制吸收利用率。可以早餐吃含鈣食物,午、晚餐吃含鐵的食物。
3. 維他命C
維他命C可以幫助鐵質的吸收,比如:番石榴、奇異果、草莓......等,攝取時盡量不要跟茶、咖啡一起吃,因為飲料中的單寧酸跟鐵結合之後,會降低鐵質的吸收率。
4. 蛋白質
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細胞及器官的主要成分,不管是大腦、神經、肌肉、內臟的組成都需要蛋白質。含蛋白質的食物像是:蛋、肉類、豆腐、豆乾等豆類製品......等。
5. 維他命A
維他命A可以幫助上皮細胞生長與分化、維持視力及骨骼發育,也可以提高免疫力,媽媽可以從胡蘿蔔、海苔、海帶、南瓜、肉類及魚類等食物中攝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