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4個妙計 教你做「零吼叫」爸媽 - Parenting/Parenting.Positive Parenting - 2019-06-25
Menu
Pregnancy
Education
Health & Beauty
Inspiration & Lifestyle
Parenting
HK Parents Award
Kiddie

紐約時報4個妙計 教你做「零吼叫」爸媽

25th June, 2019| In Parenting / Positive Parenting

「如何能心平氣和地教導孩子,讓他們成為自信、靈活、抗壓的人?」相信每個家長都很想知道答案!《紐約時報》最近就集結了不同專家的意見,教大家如何成為不繃緊、不吼叫、不監控的「高效能父母」。

方法1:不懲罰、不獎勵

發展心理學家Heather Turgeon認為,懲罰會加劇親子間的衝突,令孩子啟動心理防禦機制,將心靈、耳朵等等「關閉」起來,不利教養。物質獎勵的可暫時控制孩子,讓他們屈服或者服從,但久而久之,它會扭曲孩子的內在動機。因此,她建議:

看清深層動機

家長不要責罵子女,要先了解其行為背後的動機,以便減少心理反彈。

巧妙運用激勵

父母要鼓動孩子實行良好行為的動機。例如對子女多予信任,多說:「我相信你」又或者,說:「當你的房間很乾淨時,我們會去公園。我等不及了,你要幫助的話,就告訴我吧。」 

幫助取代懲罰

懲罰傳達的訊息是「你要為所做壞事吃苦頭」。如果孩子做得不好,父母不妨給予引導或示範讓他找到解決方法,這比起懲罰更能讓孩子信服。

鼓勵孩子參與

家長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家中的一員,能為家庭作貢獻,他們會更樂意幫忙。雖然孩子幫忙的作用不大,但教他們主動為家庭付出,有助增進其責任感和不同技能。


方法2:不吼叫也能做得好

加拿大知名作家Stephen Marche引述一項2014年的兒童發展研究報告,表示父母經常對子女大喊大叫的家庭,子女的自尊心較低,抑鬱及出現行為問題的機率也較高。他推薦了美國耶魯大學心理學和兒童精神病學教授Alan Kazdin的「ABC」計劃(Antecedent- Behaviour- Consequence Programme)。

成為「行為設計者」

父母想引導子女良好行為,必須告訴他們你想要他們做甚麼。例如:你想孩子不要弄髒客廳的地板(A),就應先告訴他,回家脫鞋後要把它們放到鞋架(B) ;而不是理所當然地以為孩子會自動模仿你。待形成習慣後,孩子便不會隨便弄髒客廳地板(C)。

大力稱讚

稱讚要有技巧。首先你要給孩子一個笑臉,隨後要以愉快的聲線稱讚他,最後給予一些肯定的動作,如擁抱等;務求讓孩子明白良好行為能引來讚美。

持之以恒

Alan Kazdin認為,家長的「ABC」計劃必須持之以恒,必須有要求、有稱讚;改變孩子要由改變自己做起。


方法3:做個有「彈性」的家長

《紐約時報》自由撰稿人Emily F. Popek指出,父母希望子女無論在情緒或待人處事上都能有一定彈性,能面對生活上的各種失落。對於培養子女的適應能力,她推薦了教育家兼神經精神病學家Dan Siegel博士的「YES Brain」教養法。如下:

和孩子一齊說「Yes」

家長用積極的方法幫助孩子作正向思考——不糾結做錯的事或不良行為,引導子女用積極方向去理解自己(多說Yes少說No),鼓勵他們嘗試克服失敗。

學會平衡

家長接受孩子的情感,引導他們了解並學習管理個人情緒和行為。

鍛煉韌性

家長視乎孩子的能力,為他們設立短期及長期目標,並予協助和引導,讓子女明白「4個S」(Safe, Seen, Soothed, and Secure)——幫助他們建立起被關注、被撫慰、穩固的心理安全感,以抵抗逆境。

自我了解

先讓孩子學習做旁觀者,觀察周遭的人事物。然後,提供一個暫停空間,讓他們有機會選擇對事件作出不同回應。家長要引導孩子重新定義「痛苦」(逆境),讓他們選擇要堅持哪一方面。最後,要教導他們在情緒爆發前啟動暫停模式。

培養同理心

紐約時報4個妙計-教你做「零吼叫」爸媽_02.jpg

透過親子日常互動、生活經驗和學習生活,讓孩子學習如何理解別人的觀點和感受;並培養他們關懷他人的溝通詞彙,提高孩子對他人的關注與認知。 


方法4:協助提升自信

BMC精神病學研究發現,31%的女孩和年輕女性有焦慮症狀,而男孩和年輕男性則為13%。Claire Shipman、Katty Kay和JillEllyn Riley 三人在合作撰寫的《The Confidence Code for Girls》一書中,給予家長5項建議:

走出舒適圈

家長應鼓勵女兒別只專注擅長的事,應多挑戰自己害怕的事,練習面對風險。家長可列出「最糟的事」清單,協助孩子分析,鼓勵她們多作嘗試。當然男孩也一樣。

練習不懼怕失敗

失敗的打擊不可避免,因此學習歷經失敗後繼續前進,非常重要。家長要協助孩子用平常心看待失敗,教導如何失敗中恢復,更要為下一次的失敗做準備。

重新訓練大腦

紐約時報4個妙計-教你做「零吼叫」爸媽_03.jpg

成長中的女孩會變多慮、畏縮,要嘗試讓她們的思路「改變頻道」,聽聽音樂、散個步甚至練習樂器;或是多看正向圖片、聆聽正能量想法,都有助釋放腦內啡,幫助情緒冷靜下來。

以身作則

為了讓重建信心的方法發揮作用,家長要以身作則,向孩子示範如何勇於冒險及面對失敗。

擁抱成長之路

孩子表現不夠好,家長先不要驚慌、急於責罵或補救,不妨放輕鬆,分享自己的成長經驗,引導孩子走向康莊大道。


最新文章

立即報名!樂施會童聲領袖 Kid Opinion Leader 社區論壇劇場演出

由兒童事務委員會資助的 Kid Opinion Leader 童聲領袖計劃,期望透過培訓讓華裔及非華裔的基層兒童成為「童聲領袖」,發掘自身潛能、裝備自己,包括學習兒童權利及需要、社區連結和科技應用...
2nd July, 2025 | In Inspiration & Lifestyle

親子好去處2025|夏日親子電影節2025 超過40場電影適合3歲以上小朋友觀看

炎炎夏日,很多家長想安排一些在室內進行,既輕鬆又有意義的親子活動。切勿錯過7月中旬至8月中旬的「夏日親子電影節2025」,超過40場精彩電影節目,包括15部長片精選作品和20部國際動畫短片...
1st July, 2025 | In Inspiration & Lifestyle / Family Fun

Summer Camp 2025|兒童運動和戶外活動夏令營推介

暑假期間,如果小朋友沒有足夠時間釋放精力,可能會引起情緒波動和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除了帶小朋友去公園和遊戲室玩耍,家長也可以幫他們報名參加運動和戶外活動夏令營,有助保...
30th June, 2025 | In Education /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用對方法讓學習事半功倍!快速評估檢核表 找出子女的學習風格

許多家長感慨,讓小朋友讀書就像拉牛上樹。如果小朋友覺得學習枯燥、缺乏興趣,會影響他們的學習動機。因此,家長應了解子女的學習風格,並選用合適的學習方法,讓學習事半功倍。...
29th June, 2025 | In Education / All Education

升小2026/27|考小學有分Team A和Team B?兩者有何分別和注意事項?

不少家長在申請直資和私立小一時,發現學校有 「Team A」和「Team B」兩類的申請者。到底有何分別?「不同隊」的面試內容和過程是否相同?即看日朗坊面試培訓課程總監Raymond...
26th June, 2025 | In Education / Admission

消委會|測試9款BB車 參考高分推介

迎接新生BB,父母們總會忙著準備各式用品,其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就是挑選最適合寶寶的BB手推車。這份報告涵蓋了9款BB手推車的測試結果,根據出行及使用方便程度,如:推行...
26th June, 2025 | In Parenting / Inspiration & Lifestyle

親子好去處2025|新加坡旅遊局x KKday「100 Fun 玩轉新加坡」主題自助餐登陸帝都酒店 集合14大新加坡親子好去處

暑假將至,新加坡旅遊局與KKday攜手推出「100 Fun 玩轉新加坡」暑期活動,結合一系列線上及線下限定體驗,為家庭帶來源源不絕的親子遊靈感,更寓學於樂,輕鬆探索獅城的獨有魅力。 KKday...
26th June, 2025 | In Inspiration & Lifestyle

消委會|12款BB護臀膏含香料防腐劑或加劇尿布疹 附有4款pat pat膏樣本不含可致敏成分

最近,消費者委員會檢視了16款市面上常見的嬰兒護臀膏樣本,發現四分之三的樣本含有可能對BB嬌嫩皮膚造成問題的成分。這些成分包括香料、香料致敏物質和防腐劑,它們可能引致刺激、過敏反應...
26th June, 2025 | In Parenting

看太多手機、平板?小朋友會頻繁地眨眼睛有何隱憂?

眨眼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過,當小朋友長時間觀看手機、平板電腦或電視螢幕後,出現頻繁地眨眼睛的情況,家長難免感到擔憂。以下由眼科專科湯文傑醫生為我們講解為什麼小朋友和成人會過度眨眼...
25th June, 2025 | In Health & Beauty / Health Care

不再抗拒檢測!6合1兒童快測,輕鬆檢測呼吸道病菌!

暑假臨近,小朋友有較多機會到街上玩、到playhouse玩、或出外旅遊,在較多人流的地方容易染上細菌!我們深知,每次接受檢測並不容易,而小朋友就能化身小隊長,主動勇敢出擊...
25th June, 2025 | In Inspiration & Lifestyle / Health & Beauty / Health Care

Champimom Newsletter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