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中學收生普遍強調學生的全人發展。雖然小學學業成績和呈分試排名是重中之重,但課外活動經驗往往是決定邊緣學生能否脫穎而出的關鍵因素之一。樂器和運動對於升中入學是否特別有幫助?即看資優教育中心創辦人朱校長的分析。
許多傳統名校和直資中學在自行分配學位(自行收生)時都有明確的評分比重,通常將課外活動、服務及獎項等計入10%至20%不等的分數。例如,有名校的中一收生準則中,課外活動/ 服務/ 獎項占比達20%。換言之,大部分學生都會提供一些課外活動紀錄,這已成為基本門檻,只有亮眼的成就才能真正成為加分點。
音樂才能和體育專長對學生的綜合發展各有裨益,在升中申請中也能展現不同的優勢。以下比較兩者在申請時的作用:
學習樂器(如鋼琴、小提琴等)能培養學生的耐心、專注力和藝術修養。許多頂尖中學(尤其是傳統名校及教會學校)都有管弦樂團、合唱團等音樂團體,對有音樂背景的學生印象不錯。
然而,由於學樂器的學生非常多,一般程度的音樂技能未必突出。有升學講座的講者明確指出:「學習鋼琴的學生不會因此自動獲得加分」;如果只是考到五級程度,對升中幫助不大,反而參加校際音樂節並獲獎更具價值。
因此,音樂特長要成為優勢,須有具體成就佐證,如考獲八級優等、於香港學校音樂節獲獎或在樂團中擔當重要角色等。音樂活動也能在面試中成為話題,例如學生可分享學習樂器多年所培養的毅力,以及演奏時的收穫與榮譽。
積極參與體育運動能展現學生的體能、毅力和團隊合作精神。相對音樂,出色的體育戰績較為少見且耀目,因此優秀的運動員在升中申請中常具備獨特優勢。
許多中學重視體育發展,若學生能為學校運動隊帶來實力(例如田徑、游泳、球類冠軍),學校通常樂於錄取。甚至有文章指出,學界公認的重要體育比賽(如學界聯賽)冠軍得主,往往可獲得熱門名校面試「入場券」,足見學校對體育獎項的認受性之高。
此外,運動員往往展現領袖才能和合作技巧,這些素質在面試時也會被校方留意。不過家長需注意,體育專長雖好,但仍須平衡學業,確保成績達到心儀學校的基本要求。
學校看重的是學生從這些活動中培養的能力與素質:音樂帶來的藝術涵養和專注力,體育鍛鍊的團隊精神和抗壓能力,都屬難能可貴。如果學生在某方面的表現達到卓越水準(例如考獲權威獎項或代表香港比賽),無論是音樂還是體育,都是升學的強力加分項。
無論報考哪種類型的學校,大部分學生若進入面試階段,都會被問及課外活動相關的問題。因此,如何在申請資料和面試中呈現自己的音樂或體育經驗,是家長和學生需要準備的重點。
部分直資學校要求提交詳細學習檔案(Portfolio),包括活動記錄、獎狀影印本等。製作這類檔案時,要突出學生的個人故事和亮點經歷。正如專欄作者建議的,如果學生曾在學界認可的比賽中取得三甲或完成了罕有的挑戰經歷,這些都可以成為學習檔案中的故事,在面試時為學生打開話題。面試官常會根據檔案內容發問,學生亦可藉此機會介紹自己。因此,有特殊才藝或獎項的學生,精心準備作品集有助於在面試中脫穎而出。
參與樂器或運動相關的課外活動,對香港升中申請確實有實質幫助,但作用大小取決於學生的表現水平和學校需求。傳統名校、直資及一條龍學校皆欣賞擁有音樂或體育特長的學生,前提是學業達到門檻、人格品質良好。學校普遍重視全人發展,強調學生應平衡課業與課外活動,在追求卓越的同時保持多方面涉獵。
家長在規劃子女成長路徑時,不妨從興趣出發,長線培養子女一技之長,同時鼓勵多元參與。當學生能將自身特長化為申請中的亮點,再透過良好準備將這些經歷轉化為面試中的動人故事,升讀心儀中學的勝算必然大大提高。
立即到Champimom教育版,獲取更多升學實用資訊!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