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後天教養對子女的智力發展影響深遠,甚至比先天遺傳更為重要。哈佛大學一項歷時75年的「格蘭特研究」(The Grant Study)指出,在追蹤268名哈佛學生的成長歷程,結果顯示,父母的養育方式對子女的身心健康、學業成就和幸福感有著關鍵性的影響。
孩子變遲鈍?5個可能讓孩子變「笨」的壞習慣:

1.不規律的作息時間
為了應付繁重的課業和各式各樣的興趣班,許多孩子經常熬夜。然而,研究發現,長時間熬夜會擾亂孩子的生理時鐘和影響內分泌系統, 睡眠不足會干擾生長激素等重要荷爾蒙的分泌,對孩子的生長發育產生不利影響。睡眠不足的孩子在白天更容易感到疲勞、精神渙散,難以集中注意力聽課和學習。
2.不良的飲食習慣
不良的飲食習慣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有著顯著的負面影響,正如哈佛大學「格蘭特研究」中提到會影響身體發育:,在孩子成長的黃金時期,若無法從飲食中攝取足夠且均衡的營養,會直接影響他們正常的身體發育,例如:身高、體重、骨骼和肌肉的發展都可能受到阻礙。
3.缺乏親子閱讀習慣
閱讀不僅僅是識字,更是一種重要的認知和情感發展的途徑。缺乏親子閱讀習慣可能會導致,大腦刺激不足,腦功能運作緩慢,而閱讀是刺激大腦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當孩子閱讀時,他們的大腦會積極參與到理解文字、想像情節、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缺乏閱讀會減少這種刺激,使得大腦的運作相對緩慢,長期下來可能影響認知能力的發展。
4.不愛做運動
孩子擁有規律的運動,不僅能促進身體健康,還有助於減輕壓力所引起的焦慮和憂鬱情緒。曾有研究顯示,人在心情愉悅的狀態下學習效果更佳,運動能促進血清素的分泌,對大腦功能也有促進作用。研究顯示,運動可以提升孩子的認知功能,包括注意力、記憶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經常指責、貶低和批評
研究發現,父母經常責罵孩子,不僅會損害親子關係,更會對孩子的學習能力造成負面影響,而父母經常對孩子吼叫,會使孩子的思維變得遲緩,記憶力也會下降。長期處於這種傷害自尊的環境中,孩子容易變得自卑,認為自己無能、不好,長期下來可能會影響他們的智力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