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只有娛樂、還可以培養社交與情感能力,更能有效啟發小朋友的各種潛能。但是,玩具愈多不代表愈好,過量的玩具會影響小朋友的專注力、影響認知發展、削弱創造力,甚至令他們容易產生厭倦感。
美國托萊多大學研究指出,深入探討了玩具數量對幼兒玩耍品質的影響。研究發現,提供較少量的玩具,反而能激發小朋友的創意,並促進更深層次的認知發展。
研究人員觀察了36位年齡介於18到30個月的BB。其中,一半的幼兒在自由玩耍時間獲得4個玩具,另一半則有16個。透過測量幼兒持續玩耍的時間和方式,結果顯示,只玩4種玩具的BB,其玩耍品質明顯高於玩16種玩具的BB。
只有少量玩具的BB,能更長時間地專注在單一玩具上,進而發展出更複雜和具創造性的玩耍方式。他們會自然地將想像力、角色扮演、自我表達、身體協調和解決問題等元素融入玩耍過程。相較於擁有16個玩具的BB,他們與玩具的互動次數也多出了1.5倍。相反地,玩過量玩具的BB,則容易被其他玩具分散注意力,最終導致無法長時間專注於任何一個玩具。
相信許多家長都有家中玩具過多的情況,卻許多玩具小朋友根本不碰的困擾。其實,每個種類的玩具,不需要超過3款。如果家裡玩具數量太多又不想丟棄,可以考慮將不常玩的玩具先收起來,然後選出大約5個玩具讓小朋友玩,每隔幾天再輪換一次。此外,家長也應定期整理,將孩子不再適合玩的玩具移除,例如BB時期的書籍或玩具,隨著孩子長大就不再需要了。
其實,玩具只是孩子學習的輔助工具,的確毋須買太多。若怕太少玩具令小朋友玩得不開心,家長親身陪伴可能比買更多玩具來得更有效。家長每個星期可抽空跟小朋友來個電影之夜、親子遊玩時間、一起造手工,或一起下廚等。
(延伸閱讀:育兒|5個技巧教嬰幼兒說話 BB長大後口齒伶俐)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