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數表,各位爸媽在初小階段都背過,如果發現孩子三年級還說不出三乘三等於多少,你會怎樣做?這件事發生在銀行家 Monica Chang 身上,當她發現女兒數學科有困難,又拒絕死背乘數表,就帶她到 Growing IQ,之後情況有了巨大變化。
Monica 任職多家投資銀行的 Managing Director,女兒 Chloe 出生以來,她一直都是 working mom。工作忙碌,經常要出差的媽媽跟一般父母一樣為孩子安排各類課後活動,包括到補習社補習。對於女兒的學習情況,她並沒有發現問題。直到兩年前新冠肺炎疫情來襲,她有機會親自教女兒做功課,才知道孩子在數學科的學習上面對困難。
「當疫情在香港爆發,我就決定帶女兒到美國,我一直陪著她,每天教她做作業。她就讀三年級,但不會做簡單的乘數,我以為她在學校已經學會了。於是我讓她背乘數表,就像我小時一樣,但這方法不行,她很沮喪,她不肯背。」
當時,Monica 得知很多朋友都把孩子送到一個名叫 Growing IQ 的地方,當朋友知道她的女兒學習數學有困難,就建議她也去試一試。「一節課堂兩小時,我猜想她未必可以完成,又或者會投訴,但她不僅完成了整節課,而且反應正面。」 女兒一聲 ok 已令媽媽稍感安心,之後發生的事更超出 Monica 的想像。
「在疫情下很多地方都關閉,翌日,我問她想做什麼,她說想回去上數學課。」媽媽回憶時流露出驚喜的表情。就這樣,Chloe一口氣上了 2.5 個星期的課,三乘三的算題也不會做的孩子會做乘法、除法、分數。「我覺得很神奇,心想老師做了什麼事!」Monica 欣喜地說。
Growing IQ 的奇妙故事,由一位暖爸和一位資深教育工作者的願景開始。多年前,居於美國的對冲基金經理 Johnny Dadlani 正在為兒子尋找最適合及最理想的教育方案,但他發現當地的私立及公立學校均沒有提供有助提升複雜及創新思維,同時推動個人創意的課程。不久,Johnny 遇上具有課程開發經驗的教育家 Kehau Wright。曾於私立及公立學校任職的 Kehau 意識到一般教育系統是為聽覺學習者而設,他希望為學生提供嶄新的學習體驗。
Johnny 結合了二人的理念創立了 Growing IQ,推出適合 2.5 至 12 歲孩子的課程。學員在課堂上不單靠聽講,而是透過各種活動提升數學能力及促進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
正當女兒開始克服對數學的恐懼,Monica 卻要返港工作。她笑言為了讓女兒繼續參加 Growing IQ 的課程,當時只有一個選項,就是把課程由美國帶來香港。Monica 於 2020 年 4 月在香港創辦 Growing IQ,她的使命是改變孩子學習數學的方法和態度。
香港 Growing IQ 課程完全按照美國的標準而設計,「常規課程分為 Level 1-5,而 Level 6 則以專題研習為主。4 歲以上的學生會按能力分班,我們會透過評估了解他們的能力,將他們編配到不同水平的課堂。」香港 Growing IQ Director Rachel Davies 解說。
Rachel 指出,2.5 歲至 4 歲的幼兒在發展上還未可以參加 Growing IQ 正規課程,可以先入讀入門班 Math Music Motion。「這個年紀的孩子注意力很短,我們要確定課堂上的活動有足夠的互動性和趣味,讓幼兒投入參與。我們會在詩歌、故事和遊戲中注入數學概念,並且設計能夠切入日常生活的活動。例如講解幾何形狀的時候,讓他們觀察課室中不同形狀的物件,讓他們發現時鐘是圓形的,門是長方形的。」這種課堂有助幼兒學習與數學相關的結構,為日後在常規課程中掌握不同的概念打好基礎。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