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已懷孕數月,開始覺身重腳重,甚至明顯按下皮膚後,皮膚回彈慢,那很可能已有水腫。
想舒緩症狀,可以於家中進行穴位按壓,以下介紹的穴位分別囑於脾經、腎經和肝經,多按摩可以達致健脾腎、利水濕、行氣的作用,助準媽媽輕鬆改善水腫!
Read More:【孕婦水腫】脾虛?腎虛?氣滯?中醫教你對應食療調理方法
Read More:4個方法紓緩孕期水腫
陰陵泉
位置:小腿內側,膝下脛骨內側突起下方凹陷處。在膝內側摸到較大的骨頭,向下方滑動的凹陷處便是。
腎俞
位置: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由脊椎中向左、右旁量2隻手指寬度。簡單可用叉腰動作,拇指指向位置便是。
脾俞
位置: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由脊椎中向左、右旁量2隻手指寬度。可先找腎俞(第二腰椎棘突),向上推,按到第三個凹位便是第十一胸椎棘突下。
太衝
位置:腳背,拇趾和第二趾趾縫間。於腳背用手指沿第一、二趾之間的空隙向上滑的陷凹處便是。
按摩方法
十分建議先生或兒女抽空幫媽媽進行按摩,每個穴位2-5分鐘,只需每天或隔天進行,大約20分鐘便可按壓4個穴位,既能令準媽媽紓緩症狀,亦是支持偉大的媽媽心靈的重要舉動!
按摩時可用手指關節處、掌根或其他器材,輕柔按壓,感到輕微痠脹便可。過份用力只會適得其反變成肌用疲勞。
以上輔助方法並不構成治療行為,進行前應先諮詢註冊中醫師意見,作用效果因人而異。若症狀持續未能緩解,以孕婦及胎兒健康安全著想,應尋求註冊中醫師作相應治療。
登記加入 Champimom 孕媽媽尊尚會獲取更多孕期資訊:https://bit.ly/3gB0gB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