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開始學寫字前,幼稚園老師通常會讓他們先沿著點點學畫線,接著會讓他們畫圓圈、雲朵……可能你會問:何不直接讓幼兒學寫一、二、三?要知道,寫字是一個複雜的學習過程,至少和大小肌肉發展、手眼協調、專注力、視覺記憶等多種因素有莫大關係。只有在寫前經過充足鍛煉,幼兒習字才能事半功倍。
寫字不宜過早
對3至6歲的幼兒來說,寫字除了要配合其身心發展,還要懂得空間的運用,理解文字的筆順原則及結構等,不經過長時間的練習,似乎不容易掌握。所以,教育局已在去年9月起,禁止幼稚園幼兒班(K1)學生執筆寫字,並指引校方須待學生培養正確坐姿、小肌肉,以及待手眼協調能力發展成熟後,才開始學習基本的筆劃。
大肌肉發展 助提升專注
由此可見,寫前訓練必不可少。那麼寫字前要做甚麼?當然是在桌子前坐定定。小朋友能坐定定,除了與個性有關,幼兒的肌肉耐力及張力,很大程度影響其專注。若幼兒肌肉力量強健,可較長時間維持良好坐姿,不易疲倦,其上肢動作控制亦會較穩定,握筆亦會較有力。他們的專注表現會較肌力薄弱的幼兒好。家長不妨讓子女多玩鍛煉大肌肉的遊戲,例如攀爬各類攀登架(鍛煉上肢)、玩球類遊戲(透過投擲、接球鍛煉手力及穩定性);請子女適當地協助拿重物等,也有幫助。
訓練小手肌 助手眼協調
寫字握筆要運用手指,手部小肌肉的訓練亦很重要。幼稚園老師教小朋友模仿畫線、摺紙、填色、畫迷宮等,目的在於訓練幼兒手部小肌肉以及手眼協調度,從而改善執筆姿勢、線條控制能力。家長亦可通過遊戲協助子女作鍛煉,例如串珠及夾珠、入錢幣、捏泥膠等。尤其是串珠或夾珠遊戲,可鍛煉左右手協調、小手肌及手眼協調。一開始可用較大的珠子,讓孩子利用兩手的前兩指夾緊珠子及串珠木針/小夾,如果他們能靈活完成,再改用直徑較小的珠子(留意別讓子女把珠子放入口鼻或耳朵),以提高其手部整體協調度。另外,夾衣夾、為玩具上鏈等遊戲,都有助訓練指力;至於手腕的力度,則可以透過扭毛巾這動作來提升。
提升視覺感知 增強空間概念
幼兒學寫字的過程,會先看著字形,逐筆將之模仿並寫出來;這需要視覺的記憶與感知能力的配合。幼稚園老師會要求幼兒模仿砌積木、連接點線圖、在圖片找不同/找相同等遊戲,來提升其視覺記憶、視覺感知能力,增強其對空間的概念。家長可以和子女玩這些遊戲,亦可以嘗試玩配對遊戲(鬥快抽出相同圖案的卡片)、釣魚遊戲(鬥快在魚群中釣到相同的魚)、尋寶遊戲(找出圖中隱藏的寶貝)等。這些小遊戲,同時亦能促進親子關係及幼兒的語言、社交能力,一舉多得。
眼球做運動 改善追視及注視
此外,抄寫需要配合眼睛的追視及注視,所以要鍛煉幼兒眼球的控制能力。在職業治療師眼中,球類運動尤其是網球、羽毛球、乒乓球等,最能鍛煉眼球的注視及追視能力;因為你的眼睛稍不留神,就無法打到球了!但幼兒年紀太小,這些球類運動未必適合,家長可以用氣球來令他們的眼睛做運動——用手捏住脹滿的氣球球咀,要求孩子看清氣球會飛到哪兒,然後放手讓氣球飛走。小朋友會被亂飛的氣球所吸引,眼睛亦會跟著「跑」,最終會「到達」氣球著陸的地點。這遊戲既有趣又有用,大家不妨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