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在懷孕或分娩期間,盆腔的韌帶和肌肉因受壓過度,容易出現子宮下垂,若情況嚴重,整個子宮更會伸出陰道外,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因此,媽媽在生完BB後應多進行盆腔運動,並避免提重物、蹲下、或長期站立,以減低出現子宮下垂的情況。
什麼是子宮下垂?
子宮下垂又稱為子宮脫垂,子宮下垂是因為盆腔的韌帶和肌肉鬆弛或退化,無法承托子宮,導致子宮出現下垂的情況。而女性在懷孕或分娩期間,盆腔的韌帶和肌肉因受壓過度而受損,亦容易出現子宮下垂。輕微的子宮下垂,子宮頸仍然留在陰道內,但嚴重的情況,整個子宮會伸到陰道外面。
成因
1.曾多次生育
2.懷孕時胎兒體重較大
3.產婦年齡偏高
4.曾經試過難產
5.過度肥胖
6.經常搬重物
7.長時間站立
8.先天骨盆底肌較弱
徵狀
輕微的子宮下垂,患者的陰道會感到沉重或疼痛,甚至出現尿頻、尿急的現象,部份患者在大笑或打噴嚏時,可能出現失禁情況。而嚴重的子宮下垂,子宮伸出陰道外,因磨損而導致發炎和流血。
預防和治療方法
1.產後運動
媽媽在生產後,多進行盆腔運動,改善盆骨底肌肉的收縮能力,防止子宮下垂。這個運動的動作簡單,如「忍大小便」一樣,每次忍耐三至五秒,然後放鬆,可以臥著、坐著或站著進行。
2.避免搬重物
要經常搬重物的女士會較易患上子宮下垂,因為搬重物會令腹部肌肉收縮,導致盆骨肌肉受壓,從而造成子宮脫垂,因此應避免搬重物。
3.控制體重
過度肥胖的女性較易患上子宮下垂,因為體重會增加盆骨肌肉的壓力,因此應控制體重。
4.坐月期間多休息
產後子宮正在恢愎期間,媽媽應在坐月期間多休息,不要太操勞,避免拿重物,不要踎低,也不要經常站立,這些動作都會容易造成子宮下垂。
5.接受治療
如子宮下垂的情況輕微,一般可使用子宮環,同時多進行盆底肌肉訓練運動,以減輕病情。但若子宮下垂情況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患者就可能需要接受手術,作進一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