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要升讀好大學,先要入好中學;想入好中學,就要有好小學作鋪墊;好小學之前還要安排入好K班,而報K班之前最好又要有N班打底……香港各級學校的入學競爭劇烈,小朋友的「起跑線」愈移愈前,他們人生面對的第一個挑戰就是N班面試。一歲多小朋友有的甚至連話都不會說,如何面試?要考甚麼?且看筆者為大家整理的五大N班面試重點,讓家長及子女及早作準備。
看語言能力的發展
一歲多的幼兒語言能發展到甚麼程度,育兒無數的幼兒園怎會不清楚?所以N班面試不會像K班那麼深入,老師主要會觀察幼兒對語言的認知度,說白了就是「是否能聽懂指令」。例如老師會問小朋友叫甚麼名字、臉上的器官名稱、要求小朋友找出圖中老師所說的物件、將玩具交給老師或父母等。
若小朋友能回答是最理想的,若不肯說話或不懂說話,能用手指指出來也很不錯,這些都能反映他們對語言有一定認知,至少聽得懂老師的指令。若幼兒能在收到禮物時說「多謝」,離開時說「Bye Bye」,亦會留下良好印象。
看社交及情緒的發展
幼兒一般較難控制自己的情緒,但偏偏N班面試最看重小朋友的情緒,因此有部分幼兒園會在面試前安排「玩樂時間」,讓小朋友在遊戲室邊玩玩具邊等候,這個看似很貼心的安排,其實是一個校方觀察幼兒情緒的試煉場。
若小朋友在玩耍時能與其他幼兒分享玩具,證明其社交能力發展較佳或較好;相反,爭玩具的話就要注意了。另外,當玩樂時間結束,小朋友要自行離開遊戲室,與家長一起到面試室,很多小朋友捨不得離開好玩的玩具而哭鬧,若他們能在家長勸解下很快平伏情緒會較有利,但如果哭鬧不止,就比較吃虧了。
看認知的發展
其實,面試時老師問幼兒的每一條問題,以及上述的「玩樂時間」,都有共同目的,就是觀察幼兒的認知能力。看看他們能不能辨別出多個熟悉人物的名稱和物品的名稱,以及不同形狀、大小(將積木放入相應形狀的孔、手抓板遊戲等),看他們會不會玩假想遊戲(「煮飯仔」或打仗遊戲);是否能在嘗試中學習解決問題,例如玩具纏在一起,他們如何解決等。
看大小肌肉的發展
部分幼兒園會在面試時要求小朋友拿匙羹、疊高三至四塊小積木、翻書頁等,用以觀察其手部小肌肉,尤其是前二指的發展;較極端的例子,是要求幼兒扭開樽蓋、打開有蓋膠盒等,這些家長則不必勉強。而有些幼兒園則會在面試時要求小朋友去拿皮球,再將皮球推給老師,目的是要觀察其大肌肉的發展及肢體協調性。
最後還看家長的表現
一歲小朋友的能力有限,面試的「重任」自然落在家長身上。N班面試的另一重點就是In家長。老師通常會詢問:為何想報本幼兒園、幼兒在家中由誰照顧、平日如何跟子女相處、子女「扭計」時的處理方法、對子女將來有何期望等……藉此了解家長對該校辦學理念、教學方針的理解程度,對子女的了解程度,以及對子女教育的投入程度等。所以,家長在為子女籌備N班面試時,不妨也問問自己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