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在成長期間一定會出過疹,其實會發疹的疾病有很多種,看到孩子出疹時全身痕癢,爸爸媽媽一定既心痛又苦惱,希望可減輕痛癢。常見會發疹的疾病包括蕁麻疹、濕疹、水痘、猩紅熱等。由於許多疾病都會出疹,家長應盡快帶小朋友去看醫生。
常見會出疹的疾病
玫瑰疹:是半歲至兩歲寶寶最常見的發疹性疾病,由人類疱疹病毒6及7型引起,發病初期會持續數天高燒(39至40℃),或伴隨輕微的呼吸道、腸胃徵狀,高燒減退身體出現芝麻般大的紅疹,由頭部、肚蔓延至手、腳、背部,不痕癢,一般持續兩三天,退燒後就會逐漸消退。
熱疹:嬰幼兒汗腺功能還未發育成熟,由於未能透過汗腺分泌有效調節温度,會出現淡紅色皮疹,即熱疹(俗稱「熱痱」)。熱疹多發於臉、頸、肩、肘窩、腹股溝、腋窩等部位,甚至可能會導致糜爛、結痂。
濕疹:兒童濕疹多生長在面頰、唇邊、手腕、肘彎及小腹皺褶等。成因包括遺傳、接觸致敏源,如灰塵、花粉、寵物毛和皮屑、食物中的蛋白質如蛋、海產、奶類等。病發時皮膚會痕癢、變得乾燥、紅腫,甚至有水泡,當水泡破裂時,皮膚有出水現象。之後會結痂,脫屑,皮膚變成粗厚。
蕁麻疹:蕁麻疹又稱為「風疹」,病發時會出現突發性的環形紅斑,分佈在身體不同的位置,如手、腳或其他部位,患者會感到極度痕癢,可能24小時內就消失。患者可能因感染病毒、藥物、食物、接觸過敏源而刺激皮膚的免疫系統,引起紅疹。
水痘: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多發生在12歲以下的兒童身上。病徵包括發燒和出現痕癢的紅疹,紅疹大約在5天內陸續出現,最初出現於身軀,然後蔓延至面部和四肢,會伴隨痕癢。紅疹最先為扁平,其後形成突起的豆狀小水泡,維持約3至4天變乾、結痂。通常約於2至4星期內痊癒。
手足口病:通常由腸病毒如柯薩奇病毒和腸病毒71型引起,病發初期會出現發燒、食慾不振、疲倦和喉嚨痛。發燒後1至2天,口腔會出現疼痛的水疱,水初時呈細小的紅點,然後會於舌頭、牙肉以及口腔的兩腮內側形成潰瘍。另外,手掌、腳掌,甚至臀部及生殖器亦會出現不痕癢及有時會帶有小水疱的紅疹。大部份患者病徵輕微並在 7至10天內自行痊癒。
猩紅熱:猩紅熱是由甲類鏈球菌引致的細菌性感染,主要影響10歲以下的兒 童。病發初期通常出現發燒和喉嚨痛,偶爾會有頭痛、嘔吐和腹痛。舌頭表面出現草莓般(呈紅色和凹凸)的外觀。發病首天或翌日,身軀和頸部會出現砂紙般粗糙的紅疹。之後紅疹會蔓延至四肢,特別是腋窩、肘部和腹股溝。通常一星期內會消退,繼而指尖、腳趾和腹股溝的皮膚會脫皮。
川崎症:是一種多系統血管發炎病症,於冬天、初春的病發率會較高。徵狀是持續發高燒超過5天、身上出滿紅疹、頸部淋巴腫脹而且直徑大於1.5公分、口腔黏膜發炎,嘴唇、舌頭紅腫或「士多啤梨舌」。患者雙眼通紅,出現非化膿性結膜炎。至於手腳亦會產生病變腫大或脫皮,而大多數的卡介苗接種部位,均會出現紅腫。
麻疹:麻疹由麻疹病毒所引起,受感染的人初時會發燒、咳嗽、流鼻水、眼紅及口腔內出現白點。3至7天後皮膚會出現污斑紅疹,通常會由面部擴散到全身,維持4至7天,亦可能長達3個星期,留下褐色斑痕或出現脫皮。現時,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為一歲及小一的兒童接種含麻疹疫苗,是最好的預防方法。
風疹:風疹又名「德國麻疹」,由風疹病毒所引起。出疹前先出現輕微發燒、頭痛、不適、淋巴結脹大、上呼吸道症狀及結膜炎達1至5天。接種德國麻疹(風疹)疫苗可有效地預防風疹,現時,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為一歲及小一的兒童接種含德國麻疹疫苗。
出疹期家居護理
1. 如果發高燒,應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並多補充水份。
2. 讓孩子多休息。
3. 穿上較薄及透氣的衣物,定時清潔身體,及更換衣服和床單。
4. 修剪孩子的指甲,以免因抓癢而造成皮膚感染,也可讓孩子戴手套以避免抓破皮膚。
5. 維持良好的個人衞生、常洗手,並保持家居環境的整潔衞生。
6. 根據醫生指示服用抗過敏藥物、以及使用消炎藥膏、止癢藥水等,有助減輕病情。
7. 如口腔部位不舒服時,可以食比較冰涼、容易吞嚥的食物,以減輕痛楚。
8. 避免出入公共場所及人多擠迫的地方,以免傳染給其他人。
部份資料來源: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網頁